我省大范围开展农作物种子检查
本报讯 记者胡海林报道 春耕前夕,我省农业农村系统组织60个检查组,对66个县(市、区)的218家农作物种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涉及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花生等8种作物。同时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以确保春耕生产用种安全。
据介绍,此次开展的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抽查工作,旨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除检查常规企业外,还对承担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的承储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个别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及时予以调查处理,并对150份抽取种子样品进行质量检测。目前,抽查种子入库率达90%以上。
通过此次大范围的对涉种企业进行检查,农业农村部门基本掌握了全省2024至2025年度种子企业收购入库进度、种子质量等基本情况,规范种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打击和震慑了涉种违法违规行为,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省自3月起实施为期3个月的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决定采取集中检查、重点暗访、扦样检测、跟踪溯源等方式,对辖区内种子集中交易市场、经营门店、仓库等开展种子(种薯)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品种审定登记情况、种子标签、种子质量等。
玉米是我省的第一大粮油作物,玉米种子安全尤为重要。专项行动要求检查工作覆盖到从事玉米生产和服务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对扦取的种子样品及时开展质量检测和成分速测,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梳理溯源。对涉及省外的问题线索,要发送问题线索调查函,由省外相应部门配合调查;违法违规行为非本地管辖的,要及时向管辖地相应部门移交有关问题线索。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粮食安全的关键核心是种业安全。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以春耕备耕为契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非法生产经营种子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春季农业生产种子安全可靠。
责编:李 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