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管理方能“益”满仓——来自辽宁省企业大会主题交流活动的启示之二
本报记者 胡海林
禾丰牧业年产50万吨饲料的新工厂,运营团队从过去的60人减至不足20人;本钢集团冷扎工序依托以TOP3缺陷管控为核心的质量管控循环优化机制,连铸工艺废次降质量成本损失每月减少90万元……这些都是我省企业不断创新管理提升效益的缩影。
近年来,我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将数字化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基础性工程。出台系列政策,组织开展精益管理项目500余个,累计培训管理人员2万余人,在重点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示范企业。经后期评估,企业普遍降低成本10%以上,缩短制造周期20%以上。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向管理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但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解方案,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现实困惑。
5月14日,辽宁省企业大会企业管理创新与实践的交流活动上,200多位来自国内的企业家、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围绕精益管理话题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探讨思路,智慧的火花点燃了大家向管理要实效的热情。
破痛点:找到关键环节施良策
“卷”——
企业管理创新与实践交流活动现场,不同行业的企业代表发出相似的感慨:拼原料、拼渠道、拼质量、拼品牌……要想不掉队、抢“C位”,必须使出浑身解数。
竞争,自企业诞生便如影相随,优化管理是必然选项,无非是主动、被动,或能力高低的区别。
“2007年,我们就开始寻求精益化管理之路,起步比较早。”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孟庆洪说,当时外有世界经济环境的压力,内有降成本和提高产品品质的需求,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之后十多年,东北工业集团经过多个阶段的管理体系改造,实现既定的生产目标,并获得一条宝贵经验:精益化管理适合制造型企业。
与会企业家认为,每一次企业管理创新或升级,都是针对既往生产过程中的痛点,只有把准脉施准针,才能实现质的转变。
对此,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季永新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接手抚顺特钢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在管理上进行两项重点改革,一是推行扁平化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二是建立用人激励机制,靠机制留住高级人才。”
在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实践中,改革常常是渐进的,精益化也是渐进的,其间既有市场影响的因素,也有自身能力条件的因素,但重点是找到问题的关键。
“目前,钢铁行业已进入以减量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第六轮下行周期,高产量、高库存、高成本和低价格、低需求、低利润‘三高三低’局面将会持续。今年,我们明确精益为公司短期治细、长期治本的手段,应对行业‘寒冬’。”鞍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永德说。
韩永德的这份底气,来自于近三年在管理上积极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其中2023年通过精益降本实现增效超2亿元。他说:“精益管理已融合至生产、采购、销售、研发、物流五个领域,并在公司内部形成‘谁精益谁受益’的氛围。”
抓创新:发挥好“人”的作用
“精益管理20%靠工具,80%靠领导力和企业文化”“企业的高度永远不会超过企业家的高度”“精益管理,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交流活动现场,企业家、专家的精彩表述赢得阵阵掌声。
企业管理精益化的过程,实质也是管理创新的过程。抓企业管理创新,许多企业家不约而同强调了“人”的作用。
在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看来,一个企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就企业管理而言,如果这个组织专业化程度不够、知识积累不够,这个企业则是很难成功的。企业发展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以专业知识为支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企业便很难赢得未来。
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安川电机(沈阳)有限公司在精益管理的摸索中,也发现了在“人、机、料、法、环”中,“人”的因素很“显眼”。公司董事徐克文说,仅制造现场浪费问题,就梳理出专业知识技能不足、操作教育不足、问题处理应变能力差等十来项,完善管理体系时就有了针对性。
辽宁传统工业基础雄厚,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挖潜空间巨大。围绕技术、工艺、流程、管理的创新,进而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学习能力。
“精益管理进入中国,其实就是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国内企业从学习中尝到‘甜头’,并逐渐进阶和完善体系,帮助我们很多企业提升了管理质效,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广东精益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余伟辉说。
让更多辽宁企业在创新管理中受益,我省有了进一步的安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产业政策处处长张春福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企业的需求,特别是不同行业不同的管理特点,与第三方咨询机构合作,通过“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对省内重点企业的经营者开展特色培训,推动精益管理落地生根,以此带动全省企业管理创新总体水平实现提升。
山高路远,行则必达。交流活动现场,不少本土企业家表示,要坚持自我提升,深耕管理,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辽宁全面振兴。
责编:盛 楠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