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慧”种地 增产又增收
本报记者 王铁军
“今年,我们的稻田蟹养殖试点基地蟹肥稻香,又实现了双丰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土地增值、收入翻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洼泥甸村稻米种植户初树东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桓仁县积极带领农民探索增产增收新模式、新路径,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如今,像初树东这样动脑思考、智慧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多。
秋收过后,在八里甸子镇柞木台子村,农民不但没闲着,反而更忙了。在该村春粮绿色谷物专业合作社杂粮生产车间里,杂粮加工机器轰鸣,村民正把一袋袋红小豆、黄豆、玉米面成品装箱。
“杂粮刚进入加工阶段就订出了40多万元的货,它们可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春粮绿色谷物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成波告诉记者,杂粮能卖出高价还很受欢迎,原因在于是用老品种种植的,“我们把收获后的杂粮种子在第二年继续播种到地里,有效地保留了老品种杂粮的口感,是真正的绿色农产品。今年的300多亩地能收获7万多斤杂粮,预计增收70多万元。”
在沙尖子镇北沟村,农民更是把种地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北沟村是典型的“山多地少”村,村“两委”本着“靠山吃山”的思路,积极发展山地产业,流转土地,成立了绿源林木专业合作社和鑫农山野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苗木和山野菜产业。
“我们利用绿化苗木树与树的间隙发展山野菜种植,村民在打理苗木的同时,就把山野菜一起管理了,不但省时省力,还能实现‘一地双收’。”北沟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君告诉记者。目前,该村已发展产业种植户300余户,栽植苗木1500余亩、山野菜3000余亩,预计今年苗木和山野菜产业产值达400余万元。
桓仁镇泡子沿村种粮大户姜宗泽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传统的种地方式,让农作物增产增收。“我今年种植玉米从选种、种植、收获再到脱粒,始终坚持科学管理,严把每一个环节,成效非常明显,每亩产量达2200多斤,增收7万余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桓仁县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全领域向集约化、现代化和高质高效绿色方向发展。通过智慧种地,不仅增加了土地的产出效益,还开辟了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真正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责编:李明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