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刀鲚人工育苗技术及生产试验成功
鸭绿江刀鲚人工育苗技术及生产试验成功
向商品鱼养殖推广迈出坚实的一步,开辟了增收新路径
在东港市长山镇渔业良种场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工人正在对刀鲚鱼苗拉网取样。
评审专家对刀鲚鱼苗进行测量,对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
本报讯 记者蔡晓华报道 11月10日,在丹东东港市长山镇渔业良种场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2023年“鸭绿江刀鲚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培育,5万尾刀鲚鱼苗平均体长13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标志着刀鲚人工育苗技术及养殖管理生产试验取得成功。
“刀鲚是非常珍贵的洄游性鱼类。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和大规模越冬难题,为补充和恢复野生种群资源的群体数量以及大面积养殖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评审专家、辽东学院教授王丹生说。
刀鲚又名长颌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及各通海江河和附属湖泊内。鸭绿江刀鲚为丹东本地特色鱼类,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刀鲚资源急剧衰退,鸭绿江和大洋河等入海河流中的刀鲚产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
为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维护自然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2021年,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刀鲚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计划用3年时间在鱼苗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为商品鱼养殖扫清技术障碍。
2021年,课题组捕获野生性成熟亲本刀鲚60余条,人工繁育刀鲚苗种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随后进行鱼苗人工孵化和培育,获得成功。次年,刀鲚苗种分别在鸭绿江和大洋河增殖放流,合计达14.875万尾。随后,课题组探索开展刀鲚苗越冬模式研究,逐步形成刀鲚大规模越冬的试验方案。今年3月,刀鲚苗人工繁育越冬技术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鸭绿江刀鲚鱼苗人工繁育越冬技术获得成功,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实现零的突破。4月,课题组再次捕获野生刀鲚亲鱼562对,培育刀鲚水花苗种62万尾,先后向鸭绿江和大洋河增殖放流苗种17.5万尾,以补充野生种群数量。
课题组负责人、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述好表示,这些鱼苗越冬后,将在明年年底达到上市标准。下一步,争取早日实现商品鱼养殖推广,为养殖户开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蔡晓华摄)
责编:李莹
审核:徐晓敬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