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丨当“丰景”交融“风景”
央广网沈阳9月24日消息(记者李子平)“如果有一个场景具有疗愈功能的话,我想那一定是丰收”,日前,“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参访团成员、网络名人白娟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近日,“稻花香里说丰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先后探访辽宁铁岭、沈阳、鞍山三地,感受以田为“卷”、以稻为“笔”的丰收喜悦。三地特色各异、奇招迭出的稻田画项目,已经成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的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稻梦空间景区的稻田画,吸引大批游客登高观赏(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一片稻田年接待游客22万人次
9月22日,秋阳高照,在沈阳沈北新区的稻梦空间景区,多彩稻田画如织锦般落在千亩稻田里,勾勒出呼之欲出的孙悟空、火凤展翅等形象。游客往来穿梭,在锡伯族广场、“马亮的三轮车”、西虹市文化馆、稻田水车等打卡点留影。“没想到水稻还能种出这么震撼的立体画,用东北话讲那是贼好!”来自广西的游客唐松非常兴奋,“一会再去买点东北大米带回去。”
一名游客在稻田中漫步(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稻梦空间工作人员介绍,景区是世界最大的稻田画基地,“稻田画会在不同时节推出不同主题。金色、紫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水稻根据创意设计,通过空间构图和GPS定位,以巧妙插植成就了年年变幻的美景。”
据了解,稻梦空间占地1550亩,辐射种植面积3万亩,并且实行科学种植和多种养殖的复合发展模式。自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该景区年接待游客22万余人次,走出了科技、人文、艺术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之路。
以水稻为轴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链
8月下旬以来,铁岭源宇宙农乐科普基地网红稻田画项目进入最佳观赏期,形成了一个观光农业的大画卷。紫色、绿色等不同颜色的水稻,组成了“铁莲荷韵”字样。不同颜色的水稻经过彩稻选育、图案设计、定点测绘、人工栽种、田间管理等环节,化作栩栩如生的艺术画跃然“稻”上。当微风轻轻拂过,稻浪起伏,这幅画作灵动而鲜活,引得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郊游、赏景、闻稻香。
俯瞰色彩斑斓的稻田画一角(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除了稻田画,基地还有锦鲤观赏投喂区、露营区、集装箱民宿、演出广场舞台、30家美食摊位、500人团餐区域、网红水泥管工业风、休闲住宿区、丛林穿越游乐区、沙滩水寨、水上无动力乐园等项目,拉长了“农文旅”跨界融合的产业链条,让特色农业发展搭上文旅消费的“快车”,实现从“流量”到“动能”的转变。
稻田画让百年古渡焕发生机
秋风吹黄了稻浪,鞍山台安辽河张荒古渡风景区的稻田画也换了颜色,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以前总觉得平原乡村没啥好看的,现在登高望远,稻田画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沈阳游客张先生带着全家来此游玩,“我给儿子讲了辽河渡口的故事,他很感兴趣。”
张荒古渡风景区稻田画一角(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参访团成员、网络名人张慧林对景区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张荒古渡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当时每天在渡口停留的商船多达百余艘。1991年8月,辽河大桥竣工,张荒渡口完成了历史使命。如今,张荒古渡是辽河台安文化旅游区重点打造的文化元素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据介绍,张荒古渡目前已初步完成风景区的规划和今后的运营模式,力争三年投资1亿元打造辽河流域第一水利风景区,以稻田画、辽河渡口等自然人文景观为支点,做足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在各个稻田画景区,在文旅方向的持续发力赋予了传统农业全新的内涵,游客不仅可以与水稻零距离接触,更能体验稻作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丰景”与“风景”碰撞,书写出了农文旅融合的大文章。
责编:李莹
审核:刘新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北国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